如果沒有一種命定的秩序做出安排,有可能一生都不會相遇。在地球上,在人群中,遇見一個人,與之相愛的可能性能有多少。這機率極低。

──《春宴》

Sunday, March 6, 2016

「他知道我是什麼。」──《騎士》

從看完《騎士》之後,我就一直在想怎麼寫讀後感。

有段時間沒有好好寫東西,覺得腦袋什麼的都生鏽,每次看著Facebook「我的這一天」的功能顯示幾年前自己書寫的字句就好慌張──為什麼以前都寫得出來這樣的東西而現在連個屁都擠不出來?
我翻著陳雪的《愛情酒店》重看電影《Lily & Kat》,因為我覺得這部小說裡有那麼一點他們的影子:小說中的「我」所生活的倫敦我想起Lily和Kat夜夜流連的派對酒精藥物,「我」對騎士的愛不就像《愛情酒店》的寶兒對阿青嗎?
真的是很努力地想啊。我喜歡這部小說,但我要怎麼寫才會讓人也想讀呢?我要怎麼解釋自己為什麼喜歡?我想著各種字句排列,還放著Placebo的歌因為覺得合適,可最後我仍是卡關,失落地回床上睡覺。直到今天下班回家,洗澡的時候還是在想,我怕我要是不在剛看完的幾天內就寫好,我就再也寫不出來了。那感受就會消逝。最後,我問了自己:

你為什麼會喜歡這部小說?

為什麼你會被吸引?因為文筆好?不是。因為劇情貼近你的生活?沒有。那在倫敦啊!而且那樣的生活我過不了,不過想望倒是真的。你喜歡那樣的生活和情感?對。就像我喜歡《Lily & Kat》一樣。雖然這是部據說成本極低於是拍攝粗糙的文藝小片,但主角是我非常喜歡的Hannah Murray,看著電影我不斷想起大學那時很喜歡的英國影集《Skins》。可以再說清楚一點嗎?我想想,就是,無論是《騎士》或《愛情酒店》或《Lily & Kat》或《Skins》,那些角色的性格都很寫實,他們都不是那種會為他人無私奉獻的人,不和藹可親、不全然專情,相反的他們自私、卑劣甚至狠心。你懂嗎?那些負面灰暗的性格情感才真實,很沉重但真實,因為現實就是這樣,現實並不美好。我被吸引的就是這個,而我還想到另一點:

他們都是帶著傷口活著的人。

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一種被肯定。被對自己極為重要的人肯定。也許是家人、戀人、師長,或是自己。而《騎士》裡的角色們都有他們所追求的被肯定,為此他們很努力,很努力。

他叫提姆,是個記者。他說自己剛辭職,三天前從鳳凰城開上來,繞去大峽谷看了一圈,接下來要繼續開到東岸找朋友。他說話的聲音並不顯老,有點像個剛剛開始變聲的小男孩,但比較舒緩、節奏感很好。我聽他說話、看著他的臉,他的眼睛澄淨柔軟,放在剛硬的臉部線條和明顯鍛鍊過的肩膀手臂肌肉中間,像是從哪裡剪下來貼上去的。那衝突感敲擊我的心,一下、兩下,我皺起眉頭。
「他知道我,他知道我是什麼。」我忽然懂了。(p.211-p.212)


------

結果最後我聽的居然是Raised By Swans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我們都需要好好被回應。